陶板的生产制造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原料准备
选择陶土:选用优质的陶土,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、粘结性和烧结性能,以保证陶板的质量。
配料:根据陶板的性能要求,将不同种类的陶土与适量的添加剂(如助熔剂、增强剂等)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,以改善陶土的性能。
粉碎与研磨:使用破碎机、球磨机等设备将陶土原料粉碎并研磨成细粉,使其粒度达到生产要求,一般要求颗粒度在几十微米左右,以增加陶土的比表面积,提高其可塑性和烧结活性。
成型
搅拌与练泥:将研磨好的陶土粉末加入适量的水,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,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湿度和可塑性的泥料。然后通过练泥机对泥料进行反复挤压和揉搓,排除其中的空气,使泥料更加致密均匀,提高其成型性能。
成型方法: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挤压成型、模压成型和注射成型等。挤压成型是将泥料通过挤压机挤出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;模压成型是将泥料放入模具中,通过压力使其成型;注射成型则是将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泥料注射到模具中成型,适用于生产高精度、复杂形状的陶板。
干燥
自然干燥:将成型后的陶板坯体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,让其自然干燥,通过空气流动带走坯体中的水分。这种方法干燥速度较慢,但可以避免坯体因干燥过快而产生开裂等缺陷。
人工干燥:利用干燥设备,如热风干燥窑、微波干燥设备等对坯体进行干燥。人工干燥可以精确控制干燥温度和湿度,大大缩短干燥时间,提高生产效率。一般干燥后的坯体含水率应降低到 1% - 2% 以下,以便进行后续的烧结工序。
烧结
装窑:将干燥后的坯体装入窑炉中,根据陶板的种类和规格合理摆放,以保证窑内温度均匀分布,使坯体能够均匀受热。
烧结:通过加热装置将窑炉温度逐渐升高至陶板的烧结温度,一般在 1000℃ - 1200℃左右。在烧结过程中,陶土中的矿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,如结晶水的排除、有机物的燃烧、矿物的分解和再结晶等,使陶板坯体致密化,强度和硬度大幅提高,同时获得所需的颜色和光泽。
冷却:烧结完成后,让窑炉自然冷却或采用强制冷却方式将陶板冷却至室温。冷却速度对陶板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,过快的冷却可能导致陶板产生内应力,甚至出现开裂等缺陷。
加工与处理
切割:根据实际使用需求,使用切割设备将烧结后的陶板切割成不同的尺寸和形状,如矩形、方形、异形等。切割精度一般要求在毫米级以内,以保证陶板的安装精度和美观度。
表面处理:为了提高陶板的装饰效果和耐污性能,可以对其表面进行处理,如抛光、磨砂、上釉、喷涂等。抛光处理可以使陶板表面光滑如镜,具有良好的光泽度;磨砂处理则可使陶板表面呈现出细腻的质感;上釉和喷涂可以赋予陶板丰富的色彩和图案。
边缘处理:对陶板的边缘进行打磨和倒角处理,使其边缘光滑、无毛刺,不仅可以提高陶板的安全性,还便于安装和拼接。
质量检测
外观检测:主要检查陶板的表面是否有裂纹、气泡、缺釉、色斑等缺陷,颜色和光泽是否均匀一致,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对于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陶板,可能需要使用光学检测设备或人工目检进行逐片检查。
物理性能检测:包括检测陶板的吸水率、抗压强度、抗折强度、耐磨性等物理性能指标。吸水率应控制在较低水平,以保证陶板的耐水性和抗污性;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需满足建筑使用要求,以确保陶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破裂或变形;耐磨性则关系到陶板的使用寿命。
化学性能检测:检测陶板的化学稳定性,包括耐酸碱性、耐腐蚀性等。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使用的陶板,如工业建筑、沿海地区建筑等,对其化学性能有较高要求,以防止陶板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而损坏。
包装与运输
包装:将检测合格的陶板进行包装,一般采用塑料薄膜、泡沫板、纸箱等包装材料,对陶板进行分层包装和固定,以防止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发生碰撞和损坏。对于大型陶板或特殊规格的陶板,可能需要使用专门的包装架或木箱进行包装。
运输: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,如公路运输、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等,将陶板运输到客户指定的地点。在运输过程中,要注意避免陶板受到剧烈震动、挤压和雨淋等,确保陶板的质量不受影响。
上一篇:陶板生产制造注意事项。
下一篇:没有了
<< 返回
全国服务热线
15163336277